耆老论资:通胀之际优质资产升值之辩
时维孟夏,熏风解愠。洛阳耆英堂前,古槐覆荫,石桌列陈。三位皓首老者围坐品茗,其一为博通经史之张公,其二为久历商海之李公,其三为曾涉西洋之王公。忽有后生执经叩问:「近闻币值日贬,物价腾涌,世人皆言优质资产可保其值,敢问其理安在?」三老相顾微笑,遂展开论辩。
第一章 币值之变:洪水汜滥与高埠之固
张公抚须长叹曰:「夫通胀者,非今时之特有也。《史记·平准书》载:『汉兴,接秦之弊,丈夫从军旅,老弱转粮饷,作业剧而财匮,自天子不能具钧驷,而将相或乘牛车,齐民无藏盖。于是为秦钱重难用,更令民铸钱,一黄金一斤,约法省禁。而不轨逐利之民,蓄积余业以稽市物,物踊腾粜,米至石万钱,马一匹则百金。』此非古之通胀乎?其时米价腾踊,马值百金,然关中膏腴之地,价犹昂昂若岳峙。」
李公颔首接言:「张公所言极是。某尝闻唐德宗时,货轻钱重,判度支赵赞采连州白铜铸钱,然民间私铸蜂起,币值愈乱。时人语曰:『米斗千钱,绢匹五百,而长安坊宅,价增十倍。』此非资产保值之明证耶?以今观之,通胀犹洪水也,寻常财物如浮萍,随波上下;优质资产如高埠,水涨而埠愈显。昔年某经商于南洋,见荷属东印度公司发行纸钞,岁增十之二三,未及十载,米价三倍,然巴达维亚港畔之商铺、苏门答腊之橡胶园,其值竟翻五倍有余。」
王公抚掌笑曰:「李公以洪水喻通胀,妙哉!西哲亚里士多德于《政治学》中尝言:『货币者,交易之尺度也,若尺度忽长忽短,则物值必紊。』近世亚当·斯密在《国富论》中亦云:『当一国之货币量骤增,犹注巨水于小池,水面必涨,而池畔之石,其高益显。优质之产,譬如池畔磐石,货币之水愈涨,其相对之值愈昂。』某昔游英伦,见拿破仑战争时,英吉利币发逾常,小麦价格十年涨两倍,然伦敦西区之地产,价增四倍,此非『水涨石高』之验乎?」
后生惑曰:「若然,则何为优质资产?岂凡物皆可保值耶?」
第二章 资产之别:精金与朽木
张公指庭中老槐曰:「汝视此槐,百年矣,风雨不能折,霜雪不能凋,此为良木。若夫道边蓬草,春生秋枯,虽一时繁茂,安能久存?资产亦然。优质者,必具耐久性、稀缺性、实用性。《盐铁论·错币篇》云:『币者,所以通流也,而珠玉金银,饥不可食,寒不可衣,然王者贵之,重其质而不易朽也。』汉时桑弘羊置平准法,收天下良材美玉,非为虚饰,实以其值不可贬也。」
李公取案上金锭示之:「观此金锭,历经千年,色犹夺目,熔铸百变,质不损分毫。某尝遍历诸国,见印度用卢比,土耳其行皮阿斯特,皆随通胀而贬,唯黄金白银,无论何国何代,皆为硬通货。昔年西班牙殖民者于美洲得巨金,运回欧陆,致使物价飞涨,史称『价格革命』,然当时威尼斯之珠宝商、阿姆斯特丹之金银匠,所持贵重金属,反因币贬而值升。此犹烈火炼真金,火愈烈而金愈纯,非朽木败絮可比也。」
王公展西洋舆图曰:「西人李嘉图在《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》中论地租曰:『土地之值,基于位置与肥力。优渥之地,如伦敦泰晤士河畔、巴黎塞纳河边,人争欲得之,虽货币贬值,其价必涨。』某曾见纽约曼哈顿岛,百年前不过荒野,今为世界商埠,地价随美元之贬而扶摇直上,此非『地以稀为贵』耶?又若股分公司之良者,如荷兰东印度公司、今之汇丰银行,其股票虽随市波动,然长远观之,当货币增发时,公司盈利以货币计必增,股价亦随之涨,譬如大树盘根,虽风雨飘摇,其干愈壮。」
后生又问:「然今之世人多持纸币,谓其便利,何独重资产耶?」
第三章 币资之辨:浮沙与磐石
张公叹曰:「纸币者,信用之符号也,其值在信,信失则值亡。宋交子、会子,元之宝钞,明之大明宝钞,初行时皆称便,然终因滥发而废。《宋史·食货志》载:『交子之法,以三年为一界,界以百二十五万六千三百四十缗为额。然神宗时,陕西用兵,增发行数,界率增造,以给军费,而价值遂贱。』当是时,交子一贯,仅值铁钱数百,而成都田宅,价反倍涨。此非纸币如浮沙,资产如磐石耶?」
李公击案曰:「某忆光绪年间,清庭铸铜元,初重七钱二分,后减至三钱,再至一钱,民间谓之『鬼票』,物价腾跃,米价月涨三成。然山西票号、徽商大贾,皆以田宅、盐引、茶票为资,虽币贱而资不贱。近世欧战,德国马克贬值,一美元曾兑四万亿马克,柏林市民持巨钞购面包,然西门子公司之股票、汉堡港之仓库,其价以美元计,反增千倍。此犹舟行沙渚,舟中沙愈多则舟愈沉,而弃沙抱石者,反得浮于水面。」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